Content Start

胶原蛋白医美市场分析

2024-03-10

水、蛋白质、糖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年龄增长逐渐流失,秉承国人缺啥补啥的养生精髓玻尿酸、胶原蛋白为基础原料的水光及填充产品一直风靡,胶原蛋白及玻尿酸分别对应的是蛋白质和水。

与喝热水类似,胶原蛋白往脸上打也是国人的专利。台湾省双美年产胶原蛋白注射剂约25万支,其中20万支销售大陆市场,剩下的5万支被台湾其他机构拿去走私到大陆市场。结果我们某些公司给投资人大言不惭讲出海的故事。

一、历史:

胶原蛋作为填充剂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由于1986年疯牛病事件使得牛为原料的胶原蛋白植入剂急速下降,随后JNJ的猪胶原蛋白进入市场,但由于交联剂使用不当,白人注射后鼻唇沟呈现胡须状的色素沉着,随后JNJ也停止了该项目。

再往后就是2003年伴随瑞兰玻尿酸的上市,胶原蛋白逐渐退出了医美舞台。但在严肃医疗领域胶原材料持续在突破,目前胶原蛋白为原料的敷料、补片等在神经外科、乳房重建、烧烫伤领域有广泛应用。目前胶原蛋白最优质的材料是人体(从尸体上提取),但价格昂贵,材料有限无法大规模使用。

二、中国市场:

双美第一个获批,这和当年的惠台政策有点关系。不过早期国内的冷链基础设施不够完备,产品经常变质,过敏率比较高。台湾同胞因为这个问题直接就放弃了此材料,大陆的代理商抓住了玻尿酸在泪沟部位丁达尔问题猛推细分市场,使得双美在填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由于动物源胶原的产能问题,以及国家对生物制品的审批条件十分严苛,当前国内就两张动物源胶原蛋白注射三类注册证。缺货现象时有发生,好的一点是竞争不够充分价格持续维持,机构的利润一直比较高。

图片

翻开国内医美上市公司财报,研发费用都少得可怜。这也是国内大多数医美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发展重组胶原蛋白的原因之一。因为做动物源的研发注册实在太烧钱。

重组胶原蛋白唯一获批注射三类证是锦波的薇旖美。国内获批二类注册证的胶原蛋白多达数百家。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重组胶原蛋白在终端医美机构价格带快速下探。这里我做个推演,重组胶原蛋白的价格及定位很快向嗨体看齐(引流产品)。

三、技术

经常能看到上市公司对自家的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吹牛逼,什么三螺旋、不过敏、生物活性很高,,,我尝试反驳一下

1、生物活性:胶原蛋白1个螺旋有1400-1500氨基酸分子,单分子30万道尔顿,结构本身是很复杂的。对比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氨基酸比胶原蛋白简单的多,现有的基因工程技术无法实现适合人体使用范围的生物活性(大家还得人工献血),那么结构复杂的胶原蛋白更无法突破。

2、三螺旋结构:胶原蛋白3螺旋,当前技术能做到部分链条三螺旋结构,但无法实现全链条的三螺旋。如果有,请举出重组胶原蛋白用于填充的案例。

图片

3、过敏:有固定比例人群本身就对胶原蛋白过敏,排除这个原因过敏源于材料及材料处理工艺,动物源材料通过完备的工艺已经实现极低过敏率,且双美等公司在十几年生产工艺完善中实现了很低的内毒素。反而重组胶原蛋白企业内毒素往往比较高。

双美内毒素:0.5%,国内重组胶原蛋白内毒普遍在1.5%以上。

4、动物源胶原蛋白:优点如下,1、应用范围广,可填充、可水光。2、蛋白浓度高,美白效果好。3、效果稳定。  缺点如下:1、材料成本高,获取难度大。2、有一定过敏率。3、填充维持时间短(4个月) 3、投资成本大。

动物源胶原蛋白的技术方向如下;

a、材料:皮肤由于有毛囊、汗腺,存在一定比例杂质,提取的部位由皮肤到肌腱再到跟腱,跟腱部位杂质少,弹性较好,是最优解。从物种来看,最优质的胶原蛋白材料是人,因此海外卖的最贵的产品是从尸体上提取的。动物胶原来看马胶原优于牛胶原优于猪胶原,但成本是反过来的。

b、工艺:核心是祛端肽及淳化工艺,如果要达到塑形用途,必须使得束状胶原纤维的完整获取。未来方向为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技术。

5、重组胶原蛋白:优点如下,1、成本低,可大范围生产。2、通过基因技术可部分编辑三螺旋片段。3、东西新,好炒作。缺点如下:1、没有全链条三螺旋,无法填充。2、活性不足。3、壁垒低,竞争加速白热化。

重组胶原蛋白技术方向核心在于找到优效的片段进行表达,不同企业使用不同DNA片段进行表达,其分子量、浓度、片段三螺旋比例差异很大。目前重组胶原做的好的是暨南大学实验室。

四、市场

1、获批:医美企业研发投入普遍偏低,因此短期内不会有更多三类正获批。其次,锦波先发候补的获批条件也会让监管层更多关注上市后的应用。

2、价格:23年渗透率快速提升,伴随而来的是价格的加速下探,预计24年某一节点重组胶原成为机构的引流产品(不赚钱)

五、投资:像AMK那样,把未来业绩打完,估值打透,然后迎来2年的阴跌,估值杀到30倍。锦波会加速,一方面当前医美没有β,从α层面,重组胶原没有嗨体这么好的产品梯度可以应对降价。